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务公开>校园新闻> 详细内容

【德育专栏】快乐周末 安全相伴(第十七周)

来源:原创 发布时间:2024-12-27 19:35:3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亲爱的家长朋友、亲爱的同学:

周末好!又到了美好的周末,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,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、充实、安全的周末,特为您准备了一些安全小贴士,请大家仔细阅读,提高安全意识。

一、“防欺凌”教育

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、学生之间,一方(个体或群体)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、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、侮辱,造成另一方(个体或群体)身体伤害、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‌。

(一)如何预防欺凌?

1.不做受害者

(1)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。

(2)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,不要过于招摇。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,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。

(3)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,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。

(4)上下学、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,不要走僻静、人少的地方,要走大路。不要天黑再回家,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,按时回家。

(5)与同学友好相处,宽容、理性、平和解决矛盾,不采用过激方式。

(6)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,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,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。

2.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、暴力侮辱他人、暴力索取他人财物、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、强制侮辱罪、抢劫罪、故意伤害罪等。

3.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

(1)拒绝煽风点火,拒绝成为欺凌者的“帮凶”。

(2)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,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。

(3)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,帮助被欺凌者。

(4)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报告,甚至报警。

(二)遇到学生欺凌如何应对?

1.告诉孩子遇到暴力事件,一定要沉着冷静。采取迂回战术,尽可能拖延时间。

2.必要时,向路人呼救求助,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。

3.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,不要去激怒对方。

4.顺从对方的话去说,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,缓解气氛,分散对方注意力,同时获取信任,为自己争取时间。

6b9076ada5004f84a******625ddbf07e.png

二、“交通安全”教育

(一)提高安全意识,安全文明出行

1.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不闯红灯,不跨越护栏,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,养成过马路“一停二看三通过”的好习惯。

2.上学放学走人行道、过斑马线,过马路不推搡、不扎堆,文明有序依次行走。

3.路途交通情况复杂的建议由家长陪护,确保出行安全。

(二)骑行安全

1.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;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(包括共享电动自行车)上路。

2.骑电动车自觉佩戴头盔,靠非机动车道右侧行驶,不在机动车道内行驶、不违规载人、不违反交通信号灯、不逆向行驶,不参与飙车、竞速驾驶等交通违法活动。

3.安全头盔是个护身宝,骑乘摩托车、电瓶车要戴好;安全带是生命带,驾乘人员要系好,发生意外防伤害。“一盔一带,安全常在!”

(三)乘坐公交车安全

1. 严令禁止乘坐拼装改装车、报废车、载货汽车、农用车、拖拉机,机动、电动三轮车,无牌无证以及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和非法营运的车辆。

2. 不乘坐超员、超速、人货混载等安全无保障的车辆。

3. 乘坐公交营运车辆时,要做到依次候车、有序上下,坐好座位、拉牢扶手,少攀谈、不喧哗,不吃餐食饮料,不玩锐利器具,防止车辆急刹造成伤害。

4. 乘车必须系上安全带。下车过马路,必须做到站点停留,车辆驶离恢复视线后,确认安全快速通过。

(四)家长接送安全

1.提高认识,不放松警惕,不以孩子机灵、能动性好、学习适应能力强,而擅自任由孩子骑行(搭乘)电动车或其他的机动车辆。

2.履行家长监护人职责,对孩子的居家安全行为保持经常性的监管关注,做到车辆管理人离车锁,不因不拘小节、疏忽大意而给孩子留下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
3.经常关注家校联系平台(如:学校微信群、学校公众号等),及时收悉阅览学校布置的有关安全通知、提醒,在孩子放假期间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要求,加强教育管理。

4.做孩子的榜样,做到驾车、骑行接送严守交规,文明出行。不开鲁莽车、激情车、酒后车,不违规载人,间距停车适度步行,尽量避免校门口道路拥堵;骑行电瓶车接送时,家长、孩子务必做到规范佩戴安全头盔。令行禁止,杜绝使用违规违禁的交通工具接送孩子。

85354ff98f8e410486c53b9ee3c00bce.png

三、“用电安全”教育

(一)如何有效预防触电?——家长应知

1.家中使用安全电器,应到正规商店购买电源插座、台灯,认准安全标志标识、出厂证明和检验合格证。

2.家长离开家前关掉所有电器电源。

3.电源接线板电线不要与金属物接触。

4.家长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。

5.对家庭中易发生触电的隐患要及时检修。

6.室内电源插头应安装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。

7.不随意拆卸、安装电源线路、插座、插头等。

8.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;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,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;电线的绝缘皮剥落,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。

(二)学生如何有效预防触电?——学生应知

1.电有许多用处,但电也很危险,人若触电后会受伤或危及生命,因此儿童不能玩电器。

2.墙上的插座里有电,不能用手指或导电物(如铁丝、钉子、别针等金属制品)去接触、探试电源插座内部,不然会触电。

3.不用湿手触摸电器,不用湿布擦拭电器。

4.不要玩灯头、电线插头、电器等。

5.如果遇到有人触电,应呼喊大人帮助,不要自己处理,以防触电。

(三)触电急救方法

1.切断:迅速关闭开关,切断电源。或用干燥绝缘的木条、棍、杆等顺手工具,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。

2.检查:迅速安全检查触电者的呼吸、心跳情况,就地抢救,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推拿按摩。同时呼叫120急救服务。对心跳、呼吸停止者,要立即以手掌根部拍击或握拳捶击心前区,力争在心跳骤停的1分钟内进行,击力中等,不可太猛,可连击3-5次。幼小儿童不宜捶击,以免心脏受损。若无效,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,发现孩子没有呼吸,马上进行人工呼吸,同时进行胸外按压。心脏与呼吸的复苏应同时进行。 

3.送医院:不中断人工手法抢救,联系医院立即送往就近医院。在救护车未来之前不要轻易搬动触电人员。

03fc0d89a9764413a9f7d52ececfe3de.png

四、“防诈骗”教育

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

(一)识别常见的诈骗类型

1.AI换脸诈骗。

2.冒充公检法诈骗。

3.冒充老师诈骗。

4.网络刷单诈骗。

5.网络贷款诈骗。

6.冒充亲友诈骗。

(二)防止诈骗要谨记

1.要有反诈骗意识。

2.不要感情用事。

3.切忌贪小便宜。

4.注意保护个人隐私。

5.牢记8个“凡是”:凡是要求垫付资金的兼职刷单、凡是宣称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、凡是网贷广告要求交纳各种费用、凡是客服以主动退款为由要求提供账户信息、凡是自称公检法人员要求资金打入“安全账户”、凡是自称领导主动要求转账汇款、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要求输入账户信息、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、QQ下载App投资或退费的,都是诈骗。

(三)家长反诈能力要点

1.家长收到任何冠以学校名义的陌生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推送的收费信息或是二维码时都不要轻易点开,务必先向学校或班主任老师确认,不要轻信不明信息,更不要信谣、传谣,学校不会以短信方式推送教学链接,请关注校园公众号、班级群等渠道通知

2.如您接到有关孩子在校情况的陌生电话时,保持平静心态,不要做出过激的反应,尽快与学校、班级老师取得联系,及时核实陌生信息的真伪。

3.一旦发现被骗,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的有罪证据,迅速报警。

a2978cf9723b4ce5b30e9f47fcec4ce6.png

快乐周末,安全第一。希望家长和小朋友们牢固树立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的意识,度过一个愉快、充实、安全的周末。

  您的老师

 2024年12月27日


×

用户登录